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 > >正文

每日精选:她们在大运会场馆建设中交出“青春答卷”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23-07-06 12:23:10

左上:余苗在对资料进行归档。

右上:肖婷在做数据分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左下:唐潇在收集整理项目资料。

右下:闫清越在做材料测试。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任然

□周念希

每天,唐潇上班时,都会遥望一眼东安湖体育公园。去年,她从公园里大运会场馆项目离开后,转而到了路对面另一个项目里工作。

回忆多年前,当她初到此地时,“这儿是一片荒地”。如今,这里湖波荡漾、繁花似锦,三座银白色平顶方体的体育场馆掩映在茂林修竹中。一到傍晚或周末,公园便游人如织、熙攘喧嚣。

再过半个多月,公园将会更加热闹非凡。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将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东安湖体育公园将承担大运会开幕式及体操、游泳等重要项目赛事。

2018年年底,四川成都开始修建东安湖体育公园及“一场三馆”——主体育场、多功能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小球馆。中建三局西南公司承建其中的“三馆”。

在公司身为资料员的唐潇是最早到工地的一批人员,此后,她的同事,资料员余苗、技术员闫清越、材料员肖婷等众多女青年职工,也陆续加入到场馆的建设中。

这是中建三局西南公司承接的第一个场馆项目,对于参建其中的女职工们,无疑是一次挑战。但在她们眼里,能参与便是一种幸运,更是一个展现能力、智慧,成就梦想的机遇。

坚守

“一天一天地见证着场馆拔地而起。”唐潇说,资料工作伴随着项目始终,“一动工就驻扎进工地,竣工后,还要进行整理收尾。”

在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三馆”建设工地上,最早搭建的工房中,就有唐潇和余苗的两间办公室,一间用于办公,一间用于存放资料。

住在工地上的年头多了,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唐潇和余苗最怕的是下雨。“办公室位置低,有一次下暴雨淹了,幸好资料放得高,否则后果难以想象。”唐潇和余苗回忆。

“三馆”建设了两年多,唐潇在此驻扎了三年半。竣工后,她和资料员余苗一起将资料进行整理、多方归档等工作,又用了一年的时间。

较早进入项目的还有材料员肖婷,她从2019年1月调入“三馆”项目,负责建筑材料的计划、进场和验收、数据分析等工作。“三馆”建设期间,材料员人数最多时有4人,但始终只有肖婷一位女性。

同样负责完成整个“三馆”的技术设计,由8人组成的项目技术部,闫清越也是其中唯一一位女性。

闫清越负责游泳跳水馆的建筑技术,也几乎日夜扎在工地上,“经常干到凌晨三四点”。她白色安全帽不离手,“每天都要进工地多次,了解施工进度,进行核对。”闫清越说:“要踩在泥巴上,跨过钢筋,避开钉子,高处还可能掉下东西,所以随时要戴好帽子。”

克难

工地上艰苦的环境,对于四位常年在一线的“90后”女青年来说,都不是难事。

已工作10年,业务熟练的肖婷,觉得“三馆”项目难在“体量大”。“每天进场材料多,最多的时候差不多有20车。”肖婷说,比她以往负责的项目材料多出一两倍。

同时,作为大运会的场馆用地,项目要求高质量,也要求绿色环保,对于材料的选用设定了严格的指标范围。“边管理材料边进行数据分析,尽量控制在指标范围内,每个月至少要分析七八种主材,每种主材下还有几十种细分材料。”肖婷说。

建筑面积大,材料多,产生的各类资料也多。“立项、图纸、计划等,方案都有100多套。”余苗说,“但最难的是协调和统筹。”

施工专业分包给了20多家单位,每个单位都有一位负责资料的工作人员,有些是熟手,有些则是新人,唐潇和余苗“边教新人,边赶进度,还要保证各单位间顺畅有序,一天都不能乱。”

“大”而“细”,是闫清越认为的技术难点。

“‘三馆’要达到国际赛事要求,跨度值非常大,修建过程其实是很难的。”闫清越说,“要做到大跨度,就要很大的柱子、很大的梁。这个项目最大的梁高达到了1米8,而通常我们住的房子也就半米高。”

建筑大,但内部却要求精细。“看台板运用了比较先进的工艺,要提前做好再安装,精度要求比较高。”闫清越说,“每20厘米是一个高度,每一个台阶都需要工作人员架着仪器去测量,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超过5毫米,看台板就装不上去了。”

而让闫清越印象最为深刻的难题,是如何解决多功能体育馆旋风楼梯里巨大柱子的浇筑。

柱体由厚重的钢板和密集的钢筋支撑,钢筋绑扎完成后,施工团队发现了问题,浇筑空隙很小。

“混凝土是水泥加石子,石子如果进不去,只有水泥,柱子强度达不到,后面可能会塌。”闫清越讲述,最后经过反复研究,找到了一种新型混凝土代替传统混凝土,解决了技术难题,保障了建筑质量。

工作量大、要求高、时间紧,两三年时间,闫清越、肖婷、唐潇和余苗在自己的岗位上,保证了天天都没有乱,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保障了“三馆”的顺利竣工。

创新

在项目上驻扎两年多,闫清越因怀孕生产被调入科技部。能进入带有创新职能的研发部门,在于闫清越在“三馆”项目工作中,将两个智能系统进行了首次融合。

“一个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一个是智慧工地。”闫清越介绍,BIM是技术员先在电脑上模拟建造过程,三维可视化施工方案,一目了然确定建设要点与难点;智慧工地是一种全面、准确、及时监测各类建筑信息的信息化管理技术。

“它们是两套不同系统,但有些功能又是重合的,融合便能减少重复,提高工作效率。”闫清越说,“两套系统相互之间数据是用不同语言编写的,实现它们的数据互通要建立很多的接口,这是融合的难点。”

再难,闫清越也将其进行了融合,并在此后运用到公司的其他项目中。“做过了很难的项目再去做常规的项目,就会提前预料到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会做得更好。”闫清越说,“三馆”项目让她学习到行业前沿技术和知识,为她如今在技术研发中心专门做科技工作,搭建了桥梁。

肖婷与闫清越有同样感受,她现正在一个中医院建设项目上。“‘三馆’项目让我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现在感觉没有什么难的事了。”肖婷说。而她在“三馆”项目上每个月分析的材料指标数据,也为后期的公司场馆类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去年,唐潇和余苗为大运会“三馆”参与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评选,整理了全部所需资料,顺利助力“三馆”项目获奖。唐潇和余苗也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工程学专业出身的余苗,计划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转入公司的技术部,“那些每天在纸上看到的东西,希望有一天能走进实地看看。”

每天都还能遥望见“三馆”的唐潇,现所在项目也是一个体育场地,这加深了她对体育项目有别于其他项目的认识,“未来将融会贯通地把知识融入下一个项目中。”唐潇说,虽然没能参与到大运会保赛工作中,但她仍“随时待命”,“希望还能为大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

比亚迪又迎来新对手!吉利银河首款AI智能轿车L6今晚首发|当前热门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