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内领军企业 恒达新材正式登陆创业板
8月22日,浙江恒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达新材”)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证券代码为“301469”,正式开启公司资本市场发展“新篇章”。正如公司董事长潘昌在上市路演时所说,恒达新材将借力资本市场平台,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继续提升企业实力,力争成为医疗和消费品一次包装原纸领域的国内领军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
深耕特种纸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恒达新材自2002年设立起即从事特种纸原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随着产品研发能力、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逐渐深耕医疗和食品包装原纸领域,业务规模和竞争地位不断提升。
(资料图)
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指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内,恒达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万元、万元和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医疗和食品一次包装除强调生产材料的安全卫生和环保健康外,还对产品的透气性、阻菌性、防水防油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能有特殊的要求,因此一般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产品附加值。
“公司在国内医疗及食品包装原纸市场尚不成熟时即战略定位于以医疗及食品包装原纸为主的产品结构,并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恒达新材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发展早期即与奥美医疗建立合作关系,产品取得欧美大型医疗器械厂商认证,进入其供应链体系,打破垄断;与德盟集团展开合作,产品进入肯德基等大型国际快餐连锁企业供应链,打破国外企业在非容器食品包装原纸领域的垄断地位。
经过多年发展,恒达新材在中高端医疗和食品一次包装原纸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产品在行业内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根据促进中心特纸委及造纸学会特纸委的统计数据,2021年,恒达新材医疗包装原纸产量占全国医疗包装原纸的产量的比例为%,其中医疗透析纸产量占全国医疗透析纸产量的比例为%,2021年公司食品包装原纸产量占全国非容器食品包装原纸产量的比例为%,市场份额均处于行业前列。
此外,据恒达新材介绍,公司还先后主导制定了《医用透析原纸》和《食品包装用白色防油纸》的“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参与起草了《食品接触用一次性纸吸管》《食品接触用环保型涂布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等行业团体标准,在行业内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注重研发创新
在技术创新上,特种纸领域企业必须长期不断进行研发投入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据招股书披露,恒达新材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研发创新,经过持续创新发展,公司的核心技术已经在行业通用技术基础上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并通过对生产工艺的深度优化形成了一系列新产品。数据显示,恒达新材最近三年研发费用分别为万元、万元和万元,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经过多年发展,恒达新材不断对产品性能进行优化,在新品研发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拥有专利38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恒达新材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白色食品级抗水防油纸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与陕西科技大学合作的“高性能抗水防油型食品用纸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医疗阻菌包装用纸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分别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此外,恒达新材1项产品开发技术被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项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项产品被认定为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21项产品被认定为省级工业新产品,且公司低定量阻菌医用原纸荣获2018年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二等奖。
募资扩充产能
我国既是造纸产业生产大国,也是纸及纸板的消费大国。根据《2020年世界造纸工业概况》,2020年全球纸及纸板生产量以亚洲最高,欧洲其次,北美洲位居第三位。从国别来看,中国、美国和日本的生产量分别位居前三位。
“与行业整体趋于成熟相对应的是不同纸类发展的结构性分化,其中以特种纸的表现最为突出。”行业人士指出,在近几年造纸工业增速较低的背景下,2011年至2020年我国特种纸产量从298万吨增长至71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产量增速始终维持高水平。
招股书披露,恒达新材目前具备万吨特种纸原纸的生产产能,2022年公司产能利用率为%,所有生产线均已高负荷生产。为解决产能饱和问题,恒达新材此次上市募投项目将新建年产3万吨新型包装用纸生产线。随着募投项目投产后,恒达新材特种纸产能和业务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公司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特种纸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
谈及发展规划,恒达新材在招股书中透露,未来三年内,在产品定位方面,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医疗和食品一次包装原纸领域,在现有产品品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顺应行业以纸代塑、绿色环保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拓展更多的产品系列如市场空间更大的液体食品包装系列原纸等,丰富产品线,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同时逐步向原纸下游的纸制品深加工环节延伸,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生产能力方面,恒达新材将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通过自主扩产及收购兼并等方式,计划2024年产能提升至约18万吨/年、2025年产能提升至约25万吨/年,大幅提升公司的规模效应,为实现公司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